于日芬:传“诚”匠心 守“信”初心

于日芬,女,1962年12月生,中共党员,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汪疃镇汪疃花饽饽面食技艺协会会长。

作为非遗传承人,她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在传承中创新改良工艺,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;作为村两委当家人,她倾力打造“信用名片”,使乡村在信治中走向振兴,用行动彰显诚信的价值。2016年,于日芬荣获“威海花饽饽”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,2017荣获“威海工匠”荣誉称号,2019荣获威海市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荣誉称号和威海市劳动模范称号,2020年荣获山东省“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”荣誉称号。

以“诚”坚守一艺,传承发扬传统花饽饽

“咱们得把这门手艺传下去,让更多人知道、喜欢花饽饽。”这句话是于日芬的口头禅,每当开班培训新学员时,她都会送上这份叮嘱。

2010年,48岁的于日芬投身花饽饽事业,她辗转各地遍访名师,废寝忘食、不分昼夜研究口味、配方。起初,于日芬只是想要精进手艺,打开销路,但在一次次拜访学习中,她的心态也有了变化。在访友时她与一位八十多岁的“胶东花饽饽”老艺人结缘,老人双眼昏花,却还强撑着精神手把手教了她三天。老人把所有技能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,只求她能将花饽饽的制作工艺传承下去。

“就怕俺这一代走了,没人会做花饽饽,你可千万别扔了。”这样的话于日芬不止听过一次,每每跟老人学艺,大家都急切地把独门技艺倾囊相授,就盼着她“传下去,别断了”。

开办花饽饽工坊的十多年来,于日芬始终坚守着对师傅们的承诺。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良口感和花色品种,她研发的庆寿系列、宝宝生日系列、结婚系列等特色花饽饽畅销全国,“齐鲁名吃”“山东省巾帼增收带头人”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等头衔纷沓而至,胶东花饽饽成为“到威海来不得不带走的20种特色商品”之一,并获得由国家商标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理标志,产品远销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俄罗斯等地。

2019年,生意红火的于日芬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胶东花饽饽培训学校,并乘着“乡村人才振兴培训直通车”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跑村庄,传艺到家门。于日芬将培训学校打造成为职工培训就业基地,不仅面向镇村区域内的妇女,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技能培训。在于日芬的扶持带动下,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身残人员找到了自身价值,下岗待业人员重新燃起了生活信心、农村妇女增加了致富新途径。10年间,于日芬共带出105个花饽饽传承人,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,不少学员凭着花饽饽手艺赚的盆满钵满。有人劝于日芬,“花饽饽这么挣钱,你咋都让别人学走了?”于日芬答道,“把老辈人的手艺传承下去是我的初心,众人在传承中赚钱致富我很高兴。

以“信”坚守一村,让“信治”扎根乡间

早年间的西管山村又偏又穷,现如今,“诚信”是西管山村的金招牌,村里人人讲诚信,事事重诚信,这离不不开于日芬精心打造的诚信体系。2014年,正当花饽饽工坊生意红火时,她所在的西管山村期盼一个“领头羊”带领群众发家致富,在村里老党员们的极力推荐下,“能人”于日芬当选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面对党员和群众的信任,她掷地有声,一定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!多年来,于日芬带领百姓为村里修好可容纳两辆车同时通过的4米宽路,美化硬化村居环境,请进果品收购商,打开销路让村民的苹果卖出好价钱,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。

一头沉下去,另一头就翘起来,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高,大家各扫门前雪,留下一堆“烂摊子”,村两委成员怎么都干不完。面对此种困境,于日芬积极响应上级政策,乘着全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这股东风,请来专业人士,为西管山村量身定制诚信体系,建起家庭诚信档案,群众每人一份“诚信存折”,居民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来增加诚信积分,兑换不同的奖品,在村内引领新风尚。

万事开头难,一开始,于日芬挨家挨户“推销”诚信体系,但群众对此并不买账,于日芬也不着急,为参与志愿服务的村民认认真真记上应得的分数。年底,她统计好分数后,通过村委的大喇叭,挨个喊村民来领奖诚信分高的群众抱着一箱奖品,喜气洋洋的回家,引得大家羡慕不已,而没领到奖品的群众心中满是懊悔,纷纷表示“以后有活动千万得叫我,我要当第一,风风光光来领奖。”。经此一役,“诚信”成了群众心中最要紧的事,西管山村开始了“美丽蜕变”:村东边,满塘的荷花已经开败,村民主动下水清理残枝落叶;村西边,笔直的大路上干干净净,村民看到垃圾就主动“打包”带走……如今的西管山村村庄环境有人管了,垃圾有人收了,树木有人修剪了,党群众关系融洽了,老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,互帮互助、争相为村里做贡献成为群众的新追求。

眼下,于日芬有了新打算,她要以诚信为引领,推动建设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,让西管山村村民心往一处想、智往一处谋、劲往一处使,让诚信带着西管山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。